甘食记百年肥肠粉logo
甘食记百年肥肠粉logo
甘食记: 首页 > 新闻动态 >

跟着当地人深入成都街巷 寻觅正宗的成都小吃

跟着当地人深入成都街巷 寻觅正宗的成都小吃
2017年10月20日

相较于北方的紧迫和急躁,成都一向从容悠闲,自得其乐的成都人将大多数时间都用在了“吃”上。这里小吃繁多、遍地美味,想要逐一品尝恐怕要专程去吃上几次才够。下次你去成都,这些隐藏在街头小巷的小吃就是你不可错过的进阶版成都美食。

蛋烘糕

蛋烘糕是成都街头小巷里的骨灰级小吃,这种街头版的“pancake”最早可追溯到清朝。它的做法十分简单,只需将调好的面粉蛋浆在铜锅中摊开烤至金黄,加入芝麻白糖、果酱、巧克力、大头菜、青椒肉丝、炼奶、芝士等馅料,再对折成一张扇形的饼便可出炉。

工人村的陆记蛋烘糕是城市的一张怀旧名片,当所有的蛋烘糕都已进化成炉盘,这里的师傅还在用最老式的蜂窝煤炉子,充满历史感。贺记蛋烘糕在文庙西街的总店每逢周一休息,但却丝毫不影响店铺的人气,每天还没到开门,门口就排起了长队。它家的肉松沙拉馅、炼乳老干妈馅、榴莲酱芝士馅等听起来满满黑暗料理系的蛋烘糕,却出乎意料的好吃。

工人村陆记蛋烘糕

地址:金牛区内曹家巷工人村2栋(近太升桥)

贺记蛋烘糕

地址: 文庙西街1号附8号(石室中学大门对面)

陈记蛋烘糕

地址:玉林四巷

三大炮

三大炮香甜软糯,不腻不粘,是成都极富生命力的小吃。它的制作过程更像是一种表演艺术。只见师傅从热锅盆里抓出糯米团,分为三坨,依次摔向案板,击打案板,震动铜碟,“砰砰砰”三声,糯米团早已飞向芝麻粉和黄豆粉中,拣起裹满粉的糯米团装盘,再浇上浓浓的红糖汁,整个过程一气呵成。

目前在成都能吃到三大炮的地方集中在宽窄巷子、文殊坊和锦里美食街,或是举办大型游园活动时,能够一饱眼福和口福。

李长清三大炮锦里店

地址: 武侯区锦里九品街10号

文殊坊美食街

地址:青羊区文殊院街尽头

冒菜

冒菜被称为一个人的火锅,常被人与串串香、火锅和麻辣烫混淆。“冒”字在这里用作动词,将蔬菜、豆制品、菌菇类等食材在锅里煮熟后盛到碗里,上面浇一勺汤汁,就叫“冒”菜,最后再撒上香菜、葱花、豆豉等调料。冒菜与串串香、火锅最大的区别在于冒菜的汤可以喝,其关键在于秘制汤料,天冷时来份冒菜荤素搭配,鲜香开胃。

芙蓉树下冒菜在成都大有名气,在全国已有九百多家分店,除了招牌冒菜还有冒小龙虾、冒腊肉、冒土豆粉等特色冒菜。川渝双骄是同时卖四川冒菜和重庆小面的特色小馆,主打健康食材,冒菜的锅底辣油当天现做。店内装饰添加大熊猫、脸谱等元素,十分富有川渝特色。

芙蓉树下(全国总店)

地址:忠烈祠东街15号(赛格广场对面)

川渝双骄(望平街店)

地址: 望平街134号

豆花

豆花这种嫩滑绵软的吃食在成都随处可见,每一家店都能做出自己独特的味道。避开南北方豆花的甜咸之争,这里的豆花多为麻辣口味。馓子豆花、冰醉豆花、酥肉豆花……注重吃的四川人连豆花都可以做出不同花样。

小谭豆花是一家老字号小吃,招牌的馓子豆花偏咸辣,搭配香脆的馓子,偏好重口味的人值得一尝。不二小屋隐匿在宽窄巷子中,别致优雅的店面布置带有一丝禅意。他家的冰豆花装在杯中,外形和口感都酷似布丁,令人印象深刻。

小谭豆花(西大街店)

地址:西大街86附13号

不二小屋

地址:宽窄巷子长发街24号附2号

王记豆花血旺

地址:106省道药王广场塑像往街子古镇方向100米

兔头

四川是兔头的第一消费大省,成都至少占据其中年食用量的90%。这种缘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小吃堪称川菜中的辛香神器。吃兔头很有讲究,技术含量同吃蟹不相上下,吃兔高手可以将肉完全剔除,剩下干净的骨头堆成小山。几只麻辣兔头进肚,口腔和胃里火烧火燎,嘴里发出“滋滋”的吸气声,大呼过瘾。

虽然在成都随处可见双流老妈兔肉的招牌,但最正宗的却在双流老火车站对面。裹满花生碎的邓氏兔头也是知名老店,它与隔壁的梅记兔头被称为兔头界的双生花。

邓氏兔头

地址:一环路北二段102号西侧(近白马寺)

双流县老妈兔头

地址:双流县清泰路85号(近老车站)

钵钵鸡在成都已有上百年历史,通常用瓷质龙纹瓦罐(俗称“钵”)盛以红亮的藤椒红油底料,将用白汤煮熟的菜和肉串成竹签放入罐中,当串串再次被拿出的瞬间,裹满了红油和芝麻,鲜辣入味。香脆的土豆片、劲道的鸡胗、雪嫩的藕片,荤素搭配满口辛香,让人吃了还想第二口。

重庆森林里没有梁朝伟也没有王菲,有的是川大学子之间传颂度极高的钵钵鸡。乐山鲜知味钵钵鸡每到夏天,永远是爆满的状态,凤尾鸡爪还未浸泡入味,就早已进入他人的碗里

重庆森林

地址:郭家桥北街3号附6号

乐山鲜知味钵钵鸡

地址:草堂北路17号

叶婆婆钵钵鸡

地址:人民南路四段20号附1号

timg (1).jpg

甘食记肥肠粉始于公元1935年开始,甘记肥肠粉创始人甘家林老先生便每日将猪下水(猪大肠)挑回家中翻洗,经过高温烹煮,搭配以红薯为原料用手工锤制而成的粉丝,辅以川味佐料,最终创造出这道深受当地居民喜爱的美食:成都肥肠粉。由于肥肠粉酸辣可口,饱腹感强,逐渐成为当地人必吃的正餐。生意渐入佳境的甘家林老人于公元1952年将挑担售卖改于店铺中经营,“甘记肥肠粉”就此立匾为名。

甘食记

地址:成都大部分商区都有,传统老店,成都马鞍北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