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食记百年肥肠粉logo
甘食记百年肥肠粉logo
甘食记: 首页 > 新闻动态 >

品味舌尖上的高原美食

品味舌尖上的高原美食
2017年02月24日

没有千万年的传承,很难品尝出它真正的味道,正如糌粑。这里的人总说,早餐吃过糌粑和酥油茶,一天才算真正开始

有的人说糌粑就是炒面,实际上这种说法过于轻率和简单。在低气压的高原,将食物炒熟是非常困难的。炒熟青稞,需要非常复杂的工艺。特制的土坯炒灶、炒锅、陶罐与细沙,需要丰富的经验、准确的手感,还有怀着敬意的耐心,最终才能炒出香喷喷的青稞麦粒。最后磨细,带着青稞的谷皮一起,炒好后,像北方地区的炒面一样,香气浓郁扑鼻。

新鲜糌粑有浓郁的芳香和青草味,本地的老人会觉得陈年的糌粑更好吃,更有嚼劲,还不粘牙。而制作糌粑,不需要起火做饭,一点茶水与酥油即可。抓捏的时候,先用中指将炒面向碗底轻捣,以免茶水溢出碗外;然后转动碗,并用手指紧贴碗边把炒面压入茶水中;待炒面、茶水和酥油拌匀,用手捏成团,香喷喷的糌粑便可入口了。

这样简单的吃法让糌粑在大家的生活中无处不在,出门探亲、过林卡,糌粑都是伴随左右的美味,一壶酥油茶、一碗糌粑,有时,生活在西藏的人们对美食的要求就是这么简单,可就是这样简单的食物,也一样能带给人们幸福和快乐。

酸奶、奶渣

酸酸甜甜很纯正

西藏酸奶不同于我们平日里喝到的酸奶,它是由牦牛奶发酵而成。据悉,藏式酸奶分为两种,一种叫作达雪,是用提炼过酥油的牛奶制作而成的,另一种是用没提炼过酥油的牛奶制作而成的,叫作俄雪。与一般酸奶的口感相比,西藏酸奶多了一层厚重感,喝下如同西藏湛蓝纯净的天空上点缀着洁白的浮云,产生无法超越的境界。

位于布达拉宫广场附近的酸奶坊,是人们常去的地方,叫上一份酸奶和一盘水果沙拉,感受着和煦的阳光,很是惬意;拉萨百货的巴扎酸奶在拉萨也是小有名气,不管何时,你都会看到许多人在那里幸福地品尝着。

此外,西藏的孩子们还最爱一种叫作“奶渣”的零食。顾名思义,奶渣是乳制品。广袤的青藏高原上,牦牛随处可见,这些憨态可掬的牦牛不仅仅是藏族群众最贴心的伙伴,还是藏族人民最重要的食物来源,它的乳汁滋养了雪域高原的人们。

青稞酒

体验新年不同的味道

“喝一杯青稞酒,便记住了雪域高原”,这是著名诗人汪国真的诗句。在高原,很多时候,给人感受最强烈的就是无处不在的青稞酒。

青稞在西藏人民的生活中,扮演着重要的角色。每年青稞成熟后,农民们就忙着收青稞,再把青稞晒干,为收割后至明年收获间的日子储备粮食,晒干的青稞,经过加工翻炒可以做成零食,将青稞磨细就做成糌粑,煮熟可以酿青稞酒。

酿造青稞酒没有复杂的程序。在这里,几乎家家户户都能酿造青稞酒。记者了解到,酿造前,首先要选出颗粒饱满、富有光泽的上等青稞,淘洗干净,然后将其晾干,再将其放在大平底锅中加水烧煮两小时,其次将煮熟的青稞捞出,晾去水汽后,把发酵曲饼研成粉末均匀地撒在青稞上并搅动,最后把青稞酒装进坛子,密封贮存。如果气温高,两到三天就可以饮用了。

趁着藏历新年期间,去藏族朋友家做客,喝几杯主人亲自酿的青稞酒,在甘甜醇香的青稞酒中尽享欢乐。

牦牛肉

酥甜松脆,美味可口

牦牛为青藏高原特有,是一种典型的高寒动物,性极耐寒,终年栖息于人迹罕至的高山大岭、高寒荒漠草原等环境中。虽说早已被人驯服,但生活环境、所觅食物与野牦牛完全相同。牦牛全身都是宝,从角、骨、骨髓、舌、心、胆、胆汁,到血、肉、皮毛,不同的部位可以治疗不同的疾病,被世人称为“高原之宝”。

“甘食记”是成都小吃,位于马鞍北路老字号甘记成都肥肠粉的第三代传人所开。老的“甘记”味道不错,20年来一直是成都美食代名词,而且生意兴隆,但在现代激烈的竞争下难以更好更强的发展。

logo_red_03.jpg

“甘食记”已经于2008年正式注册。第三代传人所经营的“甘食记”秉承了老甘记的口味和制作方式,在店面装修、卫生、标准化 流程加工和服务质量上较之老“甘记”更适合现代市场需求,目的是将家族留下手艺发扬光大、走向全国、让更多的朋友能有机会品尝到传统的成都小吃之一,现在已经开始可以加盟成都肥肠粉了,加盟成都小吃,加盟成都小吃选择甘食记,把传统美食传承下去!